重慶開放記憶之白象街:青磚黛瓦間 探尋百年
日期:2019-06-28 / 人氣:
不忘過去,才能走向未來。悠久的開放歷史、富集的開放文化資源是重慶的寶貴財富。近日,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記者探尋一批對外開放舊址,這些舊址蘊含着重慶開放的人文精神,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傳播開來,將推動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走深走實。
你知道在一百多年前的重慶,就有一條“東方華爾街”嗎?它就是當時被誉為中國西部唯一商貿窗口的白象街。1891年3月1日重慶開埠後,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紛紛在此地開設商行,金融機構也雲集於此。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條充滿歷史印記的老街見證着重慶由開埠到開放的經濟擴展歷程。近日,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記者進入白象街,“閱讀”這隱藏在青磚黛瓦下的開放擴展史。
沿白象街舊址前行,在人和門墻附近,昔日“西南首富”李耀庭的公館——蔔鳳居就坐落於此。1906年,這裏曾點亮了重慶的第一盏電燈。百年的時光呼啸而過,這棟昔日商賈雲集的建築,如今不僅引來遊人如織,還镌刻着不少老重慶人的記憶。
“媽媽,就是這裏,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還帶我來逛過,說當年繁華得很。”5月13日,前幾年舉家搬遷上海的黃念特意帶着母親來曾經的舊居附近尋找曾經的記憶。
“都保護得很好,跟我小時候的記憶沒什麼大出入,這麼多年回來看,老建築的味道在,跟現代社會的擴展也融合得很好。”黃念說。
在她身後,這座被高大黃葛樹蔭遮蔽的小樓,坐南朝北,正對長江,正面三層,背面四層,錯落有致。從高處俯瞰,蔔鳳居整座建築形態似“船”形。這種磚木青瓦、圓弧形墻角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在開埠時期尤為常見。
位於羊子壩15號的藥材公會,曾經是白象街最高的洋樓,也是當時全國最繁忙的藥材市場。重慶開埠後,外來藥商也越來越多,民國初年,當時在重慶經營藥材的商家就達到數百家之多。大量產自中國內地的藥材在這裏交易、集散,再運往世界各地。“儲奇門,藥材行,醫治百病。”這句話出自於民謠《重慶歌》,是對藥材公會周邊藥商聚集、車水馬龍的真實寫照。
貿易興則金融興。商品交易帶動了金融效勞業的擴展,各大洋行、票號,山西、浙江商會等也紛紛在白象街成立。一時間,白象街成為不折不扣的“東方華爾街”。
百年歷史激蕩,解放以後,白象街和城市裏眾多老街一樣,逐漸寥落,引人感慨。但如今,這條“東方華爾街”迎來了新生。
為推動白象街等傳統風貌街區的保護和利用,2014-2015年,《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重慶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相繼出臺。
2015年1月,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成立,市區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下半城傳統風貌街區恢復。白象街的風貌恢復,也進入到統一規劃、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據了解,白象街正按照‘以文為魂、以文建城、以文聚商、以文興旅’的路線進行風貌恢復,整個舊址恢復修缮將於2020年6月完工。
在詳細手段上,以“保護、織補、針灸、縫合”為主,強化街區固有神韵,不改變主體結構、形態,僅調整局部性能文化要素。參考已有的材料尋找老磚、老柏木進行修復,景觀采用老工藝,開埠時期的洋行、商號招牌等都會出現在街景中。而白象街的名人故事、歷史典故則一一對應到相關建築中,以雕塑、文字展現等形式出現。讓白象街在原址上“復活”。
值得一提的是,白象街的文物建築並不僅是簡單的復原,它們都將延續原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又將結合傳統風貌街區的特征,被賦予一些新的性能,以西南實業大厦為例,復建後的大厦已成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陳列館。
白象街相關管理人員展現,未來白象街街區打造完畢後,不僅有博物館、文化藝術館、遺址公園等景點,還有影視基地以及多個知名品牌的入駐,讓白象街再次勃發生機,重現昔日“東方華爾街”的盛景。
“白象街有不少重慶開埠時期的老建築,它們的存在對整個重慶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白象街的開發,需要建立一個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機製,街區傳統風貌恢復,要在控製性規劃範疇中進行,面對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開發要合理合法,一切以保護、不破壞優先。” 重慶文史專家肖能鑄表示,保護是激發老街活力的基礎和前提,做好保護後,再以開放文化為引領,推動舊址活化與現代各個範圍深度融合。
那麼如何做好開放文化的內涵挖掘與現代闡釋呢?肖能鑄認為,重慶作為一座開放較早的城市,開放文化資源豐富,應該結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時代需求,提煉舊址所承載的文化特色,賦予新的時代含義和文化價值,厚植重慶大氣、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靈魂。
為建立好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機製,白象街管理方表示,在白象街的開發保護上,除了將傳統風貌街區這筆歷史遺產維持好之外,同時還要激活街區自身的價值,達成良性循環。同時,為確保文物舊址的修復效果,詳細文物修復方案也經過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嚴格審查,新開發的白象街將與老街持有相同風格的規劃和策劃,還會將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入策劃之中,與老文物建築形成統一,用白象街自古以來的符號,展現重慶文化脈絡。
編者按:不忘過去,才能走向未來。悠久的開放歷史、富集的開放文化資源是重慶的寶貴財富。近日,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記者探尋一批對外開放舊址,這些舊址蘊含着重慶開放的人文精神,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傳播開來,將推動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走深走實。
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5月20日6時訊(記者 唐雨 首席記者 佘振芳)你知道在一百多年前的重慶,就有一條“東方華爾街”嗎?它就是當時被誉為中國西部唯一商貿窗口的白象街。1891年3月1日重慶開埠後,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紛紛在此地開設商行,金融機構也雲集於此。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條充滿歷史印記的老街見證着重慶由開埠到開放的經濟擴展歷程。近日,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記者進入白象街,“閱讀”這隱藏在青磚黛瓦下的開放擴展史。
沿白象街舊址前行,在人和門墻附近,昔日“西南首富”李耀庭的公館——蔔鳳居就坐落於此。1906年,這裏曾點亮了重慶的第一盏電燈。百年的時光呼啸而過,這棟昔日商賈雲集的建築,如今不僅引來遊人如織,還镌刻着不少老重慶人的記憶。
“媽媽,就是這裏,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還帶我來逛過,說當年繁華得很。”5月13日,前幾年舉家搬遷上海的黃念特意帶着母親來曾經的舊居附近尋找曾經的記憶。
“都保護得很好,跟我小時候的記憶沒什麼大出入,這麼多年回來看,老建築的味道在,跟現代社會的擴展也融合得很好。”黃念說。
在她身後,這座被高大黃葛樹蔭遮蔽的小樓,坐南朝北,正對長江,正面三層,背面四層,錯落有致。從高處俯瞰,蔔鳳居整座建築形態似“船”形。這種磚木青瓦、圓弧形墻角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在開埠時期尤為常見。
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記者在現場看到,重慶海關監督公署舊址是一個由三棟建築相組合而成的宅院,十分氣派。據史料記載,1891年重慶開埠後,碼頭航運興旺,當時重慶海關設於白象街,從而使這裏成為中國西部唯一的商貿窗口。隨後,英國怡和公司和太古公司、美國大來公司、日商日清公司等相繼入駐,盧作孚的民生公司、虞洽卿的三北輪船公司等國內龍頭産業也在這裏落戶。
位於羊子壩15號的藥材公會,曾經是白象街最高的洋樓,也是當時全國最繁忙的藥材市場。重慶開埠後,外來藥商也越來越多,民國初年,當時在重慶經營藥材的商家就達到數百家之多。大量產自中國內地的藥材在這裏交易、集散,再運往世界各地。“儲奇門,藥材行,醫治百病。”這句話出自於民謠《重慶歌》,是對藥材公會周邊藥商聚集、車水馬龍的真實寫照。
貿易興則金融興。商品交易帶動了金融效勞業的擴展,各大洋行、票號,山西、浙江商會等也紛紛在白象街成立。一時間,白象街成為不折不扣的“東方華爾街”。
百年歷史激蕩,解放以後,白象街和城市裏眾多老街一樣,逐漸寥落,引人感慨。但如今,這條“東方華爾街”迎來了新生。
為推動白象街等傳統風貌街區的保護和利用,2014-2015年,《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重慶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相繼出臺。
2015年1月,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成立,市區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下半城傳統風貌街區恢復。白象街的風貌恢復,也進入到統一規劃、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據了解,白象街正按照‘以文為魂、以文建城、以文聚商、以文興旅’的路線進行風貌恢復,整個舊址恢復修缮將於2020年6月完工。
在詳細手段上,以“保護、織補、針灸、縫合”為主,強化街區固有神韵,不改變主體結構、形態,僅調整局部性能文化要素。參考已有的材料尋找老磚、老柏木進行修復,景觀采用老工藝,開埠時期的洋行、商號招牌等都會出現在街景中。而白象街的名人故事、歷史典故則一一對應到相關建築中,以雕塑、文字展現等形式出現。讓白象街在原址上“復活”。
值得一提的是,白象街的文物建築並不僅是簡單的復原,它們都將延續原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又將結合傳統風貌街區的特征,被賦予一些新的性能,以西南實業大厦為例,復建後的大厦已成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陳列館。
白象街相關管理人員展現,未來白象街街區打造完畢後,不僅有博物館、文化藝術館、遺址公園等景點,還有影視基地以及多個知名品牌的入駐,讓白象街再次勃發生機,重現昔日“東方華爾街”的盛景。
“白象街有不少重慶開埠時期的老建築,它們的存在對整個重慶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白象街的開發,需要建立一個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機製,街區傳統風貌恢復,要在控製性規劃範疇中進行,面對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開發要合理合法,一切以保護、不破壞優先。” 重慶文史專家肖能鑄表示,保護是激發老街活力的基礎和前提,做好保護後,再以開放文化為引領,推動舊址活化與現代各個範圍深度融合。
那麼如何做好開放文化的內涵挖掘與現代闡釋呢?肖能鑄認為,重慶作為一座開放較早的城市,開放文化資源豐富,應該結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時代需求,提煉舊址所承載的文化特色,賦予新的時代含義和文化價值,厚植重慶大氣、開放、包容、進取的文化靈魂。
為建立好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機製,白象街管理方表示,在白象街的開發保護上,除了將傳統風貌街區這筆歷史遺產維持好之外,同時還要激活街區自身的價值,達成良性循環。同時,為確保文物舊址的修復效果,詳細文物修復方案也經過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嚴格審查,新開發的白象街將與老街持有相同風格的規劃和策劃,還會將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入策劃之中,與老文物建築形成統一,用白象街自古以來的符號,展現重慶文化脈絡。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