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合美宜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每一個作品都追求完美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信息 > 工業新聞 >

秦嶺深處藏着一片青磚瓦房滿街豆腐幹飄香美醉

日期:2019-08-08 / 人氣:

  道溝峪長31.9公裏,其在灞源鎮有北川、東川兩大支峪,兩峪在灞龍廟(灞源街)西南相匯,至九間房鎮馮家灣出山。北川南側有三條溝道,以青坪村為界。

  這裏曾是灞源古道上的一個驿站,明清直至民國時期,都是骡馬驮運及肩夫擔挑必經之地。當年這條古道上人流往來,十分繁華,可謂是古道上的一顆明珠。

  如今青坪村依然保持着原生態的自然風貌,青山環繞,青磚瓦房,青石門墩...村路上、房前屋後到處是一簇簇、一捧捧開得茂盛的鮮花,空氣中透着一股股清香。

  盛夏的村落寂無人聲,雞咕咕地叫着,鳥啾啾地從樹上飛過。農戶的院墻用石頭整齊壘起,果樹圍繞四周,青桃綠杏從樹葉間探出頭來。

  聽村人展現,他們的祖輩大多是明末清初從江蘇、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遷移或逃難過來的,因此村中保留有江南清秀的韵味。

  村裏建有一個民俗參考館,栩栩如生地展現了灞源先民以及當下山民們的生活場景:大土炕、大鐵鍋,人們穿粗布衣勞動、吃洋芋蛋兒,做豆腐換錢……讓人如臨其境,醉身其中!

  這裏是紅色革命老區,在這裏誕生了藍洛地區第一個紅色革命政府—藍洛縣人民民主政府。土地革命時期,這裏曾是藍洛地區革命鬥爭的策源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汪鋒等同誌曾轉戰這裏,並留下光輝的足跡。為此,青坪村設立了灞源革命紀念館,向人們講述這一段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

  灞源街地處東川、西川兩河之間,曾經是商賈雲集、百貨齊聚的貿易核心,數百年沧桑幾經更疊而風韵猶存。

  灞源街作為商業市鎮興盛於清代晚期以及民國時期,古街道的南部為南山的貨品集散地,有木材店、糧店、藥店、雜貨鋪等。

  這裏是關中地區南部山區現存相對集中的一處古商鋪古街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有的布局,為研究關中地區清至民國時期商鋪建築的特點以及商業集鎮布局形態,供應了寶貴的實物佐證,為研究關中地區南部山區清代、民國時期的商品經濟史供應了重要的資料。

  整個街道人流熙攘,攤主們沿街兜售着各類農副商品,其中以著名的灞源豆腐幹居多。

  每個攤位前都掛着一串串風幹的豆腐,像一串串風鈴,深褐色,看上去就很筋道。

  在藍田,灞源豆腐幹算是公認的特產,也是灞源人祖祖輩輩流傳下的老手藝,喜歡的好友可以來嘗嘗~

  我國的河流大體皆朝東,唯這灞河以所向披靡的個性,沖破大山的阻隔,洋洋灑灑向西流去。

  陳忠實一首《青玉案》中寫道:“湧出石門歸無路,偏向西,倒着走……”這個“石門”就是道溝峪,也叫“萬軍回”。

  水倒着向西流,且被“夾得一線瘦”,此句詩用來形容道溝峪的地形也很貼合,在秦嶺72峪中,道溝峪的峪道可以說是最為狹窄的,有些路段狹窄得只容一車通過。

  在道溝峪的山道上,有個名叫“王爬嶺”的山坡,而在峪道的東端,有座名叫“萬軍回”的村莊。

  相傳,劉秀為了躲避王莽追捕,曾從這裏爬坡逃跑了,所以人們把他曾扒過的地方稱作“王爬嶺”;而王莽率領大軍追趕到這裏後失去了目標,加上山道險惡,只好收兵回營。所以,人們就把這地方稱作“萬軍回”。

  據史料記載,唐代宗廣德元年9月,吐蕃發動叛亂,大軍逼近長安,代宗皇帝倉皇逃往陜州(今三門峽西部一帶)。他詔令雍王李適(即後來的唐德宗)為關中兵馬大元帥,並起用賦閑在家的名將郭子儀為副元帥,抵禦叛軍,前來救駕。郭子儀率軍行至鹹陽,吐蕃大軍已繞過周至,渡過渭水,經終南山向東開拔。郭子儀命將士南入藍田牛心峪,計劃由商州繞道陜州救駕。當時的判官王延昌建議說:“吐蕃知公南行,必分兵來逼。走大路危險,不如取玉山路而去,出其不意。”郭子儀認為這個主意好。他率軍溯灞水河谷而上,至玉山(今藍田許廟鎮),然後沿道溝峪陡峭的羊腸小路到達洛南,向南轉至武關,與其他方面的軍隊合兵於洛南,後駐守商州,大舉反攻。“郭家軍”軍紀嚴整,善於作戰,打得吐蕃狼狈逃窜,最終收復了長安。

  徜徉於山水間,嗅一嗅花草香,品一品農家飯,住一住鄉下屋...伴着初生的太陽起床,枕着滿天的繁星入睡,你準備好了嗎?

  自駕路線:從西安或是藍田直接上西滬高速西商段,到灞源收費站下高速,然後再往灞源北川方向行駛即到。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