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合美宜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每一個作品都追求完美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信息 > 工業新聞 >

故宮城墻大修 用的青磚哪裏來(圖)

日期:2019-05-05 / 人氣:

  去年年底,北京故宮城墻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最徹底大修。故宮城墻修缮,與故宮修文物的宗旨一脈相承,都是“整舊如舊”,其中替代用磚是關鍵之處。故宮用的城磚是中國古建中特有的青磚,其中又以“臨清貢磚”名聲最勁。

  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若皇居所用磚,其大者廠在臨清。”故宮所需城磚,多來自京杭大運河兩岸土質較好的地區。山東臨清一帶,由於水土精良,所製之磚細膩堅硬,便成為主要的製磚地區,“朝廷歲征城磚百萬”。磚製好後,一塊塊用黃表紙封好。官船過臨清碼頭到京城,必須捎帶臨清貢磚40塊,民船、商船則捎帶20塊,均為義務攤派。到通州的張家灣碼頭後,再從陸路裝車轉運到京師。每次黃河泛濫時,總會留下一層細沙土,覆盖在當地的黏性土壤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沙和土層層相叠,一層紅、一層白、一層黃的泥土,像蓮瓣一樣均勻清晰,當地人稱之為“蓮花土”。這種土沙黏適宜,細膩無雜質,燒成的磚“擊之有聲、斷之無孔,堅硬茁實、不堿不蝕”。現在磚的硬度一般是70號,而當時的臨清貢磚基本上都在100號以上。國家文物所曾經用回彈儀對臨清舍利寶塔上的臨清古磚進行測試,硬度竟然能達到200號,比一般的石頭還要堅硬。青磚燒好後,磚上都刻有生產時間、地點,以及窯戶(相當於窯廠廠長)、作頭和匠人的姓名。一旦貢磚出現問題,就能按“名”索骥。

  臨清磚窯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止於清末,歷時500余年。在其最繁盛的時期,境內磚窯多達萬座,窯工有幾十萬之眾。清朝時候,朝廷還會下賜黃馬褂以示恩宠。由於臨清磚的燒製大多以豆秸為燃料,據《臨清州誌》記載,方圓千裏的州縣都爭相往臨清運送豆秸,每年所用豆秸近億斤。或許是燒磚的“副商品”黃豆生產得實在太多,還催生出了一種非常有名的街頭小吃——托板豆腐。

  但是,故宮多次修缮,極少用到臨清磚,因為臨清貢磚的傳承斷了。1949年後,臨清青磚停止了燒造,貢磚窯基本廢棄,技藝一度失傳。直到2007年,這門手藝才逐步恢復。7年後,臨清第一批實驗用磚運抵故宮,又經過2年多的風雨侵蝕和各項實驗,這根斷了的線才重新接上。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