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不再“看海” 厦門市民點贊“海綿城市”
日期:2019-05-15 / 人氣:
前不久,厦門遭遇超強降雨。雖然經歷了暴雨“洗禮”,厦門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核心區域——海沧馬銮灣試點區內的7個內涝點安然無恙,海沧霞光路、新陽路、新景西路等鋪有透水磚的人行道很快就幹了,走在上面,基本不濕鞋。“大雨天不再‘看海’,要感謝‘海綿城市’建設!”居住在海沧馬銮灣試點區裏的市民們紛紛為“海綿城市”建設點贊。
據了解,厦門市海沧區把“海綿城市”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擴展的重要抓手和戰略舉措,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着手開展試點工作。一段時間以來,海沧已解決了新陽主排洪渠黑臭水體以及片區多個內涝問題,改善了生態環境,切實提高了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2015年5月,厦門市入選國家第一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海沧馬銮灣作為試點建設的核心區域,“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海沧區第一時間成立了流域彙總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例會製度。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以修復城市水生態、解決城市水體黑臭、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涝能力為主要目標,海沧編製了《厦門市海沧馬銮灣試點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厦門海沧區“海綿城市”“十三五”建設實施規劃》。
一時的工程治理很容易,但長效的生態維持卻相當困難。為此,去年海沧區進一步製定了黑臭水體長治久清管理辦法,從排口巡查管理、河道日常維持、違規排汙執法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定。不久前,海沧還舉辦了由黑臭水體治理延伸的文化活動——河流文化節,倡導群眾共同參與治河、愛河、護河,呼籲大家關註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
在推進“海綿城市”的試點進程中,除了黑臭水體的整治之外,海沧區內涝的治理成效也讓群眾拍手稱贊。以前“逢雨必涝”“下雨就看海”的新陽街道惠佐村,通過建設排涝泵站、新建管網、管道清淤等措施,近幾年汛期均未發生內涝,周邊的居民還打趣說“下雨天也敢在家門口停車了,再也不擔心車被水泡了”。
海沧試點區約3.5平方公裏為工業集中區,産業海綿化改造是各地面臨的普遍性難題,也是海沧區海綿試點建設的重點、難點,2016年試點區內的工業廠區海綿化改造一度陷入困境。為突破瓶頸,海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輔之以策”,通過“領導帶隊挨家挨戶走訪”“出臺以獎代補政策”“國企參與代建指導”等彙總措施,共完成54家工業産業等海綿化改造。
“海綿城市”建設不但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城市系統重新梳理的過程。海沧區在整體推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試點實際,彙總考慮規劃、策劃、實施、管理等環節,構建起城市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問題“四位一體”的彙總解決方案,並不斷根據實踐經驗優化施工工藝。
在對煙廠西區進行海綿化改造時,海沧率先提出“高水高處理,低水低消納”的理念,利用地形將相對幹凈的屋面雨水和比較臟的路面雨水分開處理。同時,通過蓄水模塊堆砌蓄水空間,把傳統的“下凹綠地”轉變成“堆坡綠地”,塑造微地形雨水花園,提升室外景觀層次感。
記者了解到,海沧區還引進了中國市政工程華北策劃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北京建築策劃研究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成立了“海綿城市”院士工作站,大大提升了“海綿城市”的建設水平。截至目前,海沧請來的“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的專家有近200位,有效解決了“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技藝難題。
市民林女士在翁角路附近上班,她說,以前每逢下雨,人行道上都積滿了水,很難行走。
人行道不透水,是很多城市硬體建設中所忽視的小細節。厦門海沧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在保留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因地製宜進行修復,修復不了的再進行改造。
在對翁角路地段的改造中,海沧保留了原有的生態排水溝,把排水溝周圍原來不透水的青磚石瓦人行道改為透水磚的自行車道,把路邊雜亂無章的樹林改為精致的雨水花園群。這樣改造之後,下雨時,水從透水磚流入地下,匯集到生態排水溝裏,不僅解決了水的行泄通道,還能幫助雨水自然凈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調蓄和滯納能力。
針對不同的工程項目,海沧彙總運用透水鋪裝、雨水花園、植草溝、旱溪、濕地等措施,有效提高雨水徑流量控製和面源汙染控製能力,恢復城市綠地與水體的吸水、滲水、凈水能力,緩解市政排水系統壓力,提升綠化水平,改善人居環境。
據了解,海沧的“海綿城市”建設一直與群眾保持良好的互動,前期與居民群眾溝通聽訴求,施工中邀請群眾觀摩建設工藝,竣工驗收後又請群眾評價收集意見。據群眾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馬銮灣試點區“海綿城市”建設總體滿意度達到94%。
如今,隨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推進,生態福利不斷釋放,海沧區達成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涝、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百姓的幸福感與獲得感顯著增強。(記者 馬躍華)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