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海綿城市試點加快 未來15年內劃171個海綿城
日期:2019-05-09 / 人氣:
楚天都市報8月16日訊(記者呂銳 通訊員 李曉靜)路面鋪設的混凝土、步道磚都有滲水性能,地下調蓄池可以蓄水數百立方米,用於澆花、澆樹、沖洗道路,雨水可以循環利用。蓄水容量超標後,再通過壓力泵將水排入市政管網……作為武漢首段“海綿道路”,這是青山區臨江大道目前的可喜變化和“神奇”性能。
青山區臨江大道只是武漢市“海綿城市”試點的一個縮影。8月16日,“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應用創新”技藝研討會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由武漢市建設科學技藝委員會海綿城市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承辦。記者從研討會獲悉,武漢“海綿城市”試點步伐加快,作為首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武漢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計劃在未來15年內劃分171個海綿城市匯水分區,最終達成80%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的要求。
隨着武漢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應用技藝問題也日益凸顯。此次研討會上,來自海綿城市範圍城市管理方、規劃策劃方、學術研究方及工程建設方代表,主要就《海綿城市老舊城區改造應用創新技藝探討》《青山海綿示範區小區典型實例》《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管理經驗交流》《屋面雨水徑流及汙染控製系統技藝方案》《透水材料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等議題與參會代表共同探討海綿城市建設應用創新技藝。
2015年4月,武漢市被國家確定為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國一冶主動承擔“海綿城市”工程建設任務,將“滲、滯、蓄、凈、用、排”的理念貫穿武青堤堤防江灘彙總整治項目建設全流程,在灘地設置了多個下沈式生態草溪和雨水花園,堤頂道采用透水海綿材料鋪設。同時在青山區臨江大道打造武漢首段“海綿道路”,通過設置“下沈式花壇”,建立分散的雨水“微處理”系統,減輕城市排水管網的負擔。中國一冶還承擔了青山區社區、市政道路、城市管渠等共計43個海綿改造任務。通過雨水花園、下沈式綠化帶、透水廣場、生態停車場、卵石邊溝等多種“海綿”設置,改善區域內環境,有效利用和疏導雨水。
據展現,正是依托承建海綿城市改造項目以及自身技藝優勢,中國一冶截至目前已申報了21項海綿城市改造相關專利技藝,為海綿城市建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材料,並成功開發出系列透水路面鋪裝商品,在全國各地承接水環境治理提升項目,累計中標金額超過200億元。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