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步道引領慢生活
日期:2019-06-04 / 人氣:
如果說現代化的公路是城市的動脈,那步道就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讓這個城市充滿活力與生機,形成了延續至今的承載城市記憶年輪的通道。如今,梁平區正謀劃實施《重慶市梁平區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着力構建梁平特色慢行系統,構建現代田園城市步道網絡,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慢生活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僅需要全速前進,更需要慢下來思考,我們不要匆忙的往來,我們只要精彩的時間。
每天清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曙光灑在湖面,在碧波翠柳中慢慢變幻、放大,2.7米寬的塑膠步道上,市民悠然地晨練、跑步、賞景……一呼一吸間,將花草的清香“捕”到身體裏。
透水混凝土步道、青石生態步道、塑木栈道、燒結磚步道……如今,高低錯落、種類繁多的各類步道已融入每個梁平人的生活,不僅僅成為了人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成為了傳承歷史人文、記錄城市演變的重要空間載體。
今年,梁平區謀劃實施《重慶市梁平區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着力構建梁平特色慢行系統,規劃建設兼具休閑、健身、遊憩性能的城市山體特色綠道,構建現代田園城市步道網絡,助推城市品質提升,讓城市充滿活力與生機。
只要天氣晴好,早上7時,梁山街道石馬山社區居民謝天珍就會準時抵達附近的石馬山公園散步。
“從出門到公園,沿石梯來回走兩趟,半個小時後,再回家吃飯,然後出門上班,時間剛剛好。”謝天珍說,她的工作每天都在趕時間,能夠在上班前和下班後讓生活慢下來,聽鳥語、聞花香、賞綠景、練身體,在慢行中得到享受,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升。
石馬山公園位於梁山城區石馬路南端,公園內登山步道始建於1999年,2001年、2002年又新建知德塑像兩旁步道,後於2011年進行改、擴建,新增健身小廣場梯步。公園最高海拔562.84米,最低海拔468.3米,94.54米的相對高差讓整個公園步道成為了市民攀爬鍛煉的優選之處。
石馬山公園步道建設,是梁平區不斷完善已有步道取得的成效之一。此外,梁平區還充分聽取市民意見、考慮不同年齡群體需要,因地製宜,完善、新修了報國公園、梁柚路公園等一批健身活動場所,並進行了人行步道提升改造、道路增綠補綠等一系列城市提升行動,為市民生活構建新的“綠色血脈”。
步道因交通出行而生,與品質生活相伴,從清末民初總長3110米的6條大街,到如今移步皆景的綠道縱横,步道見證着梁平城市擴展的日新月異。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對新鮮的空氣、綠色的空間、健康的生活,有了另外期許。
為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梁平區大力推進步道建設,初心就是創造高品質生活。
已建成投用的泰和公園位於雙桂城區興茂熙街,該公園山脊線較長,形成了一條景觀視線良好的觀景帶,兩側山體坡度較大,四周以1.5米寬登山步道貫通,全長2178米,其中,透水混凝土步道1135米、大理石梯步1043米,隨形就勢、富有層次的建設風格讓園內步道充滿了生活感、立體感、厚重感和畫面感,頗受市民青睐。
行於泰和公園步道之上,是“爬坡上坎”的感覺,而漫步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步道,又能讓人放下城市快節奏帶來的壓力和疲惫,賞盡四季美景、得到身心放松。
不同的步道帶來不同的行走體驗,但始終如一的是,慢行步道引領着慢生活,給人們帶來高品質生活方式。
目前,梁平區已累計新建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泰和公園、窩子溪濱河公園、張星橋河東側鴻湖路段等雙桂城區步道21051.5米,同時在建碧湖大道、知德大道、福德大道及湖光路慢行系統步道25240米。
新時代,梁平正依托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將步道打造成為綠色出行便民道、山水遊憩休閑道、鄉愁記憶人文道、城市體驗風景道。一條條性能各異、頗具特色的迷人步道,演绎城市年輪、傳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豐富市民生活,彰顯着山水田園的內生氣質。
華龍網-新重慶顧客端5月10日6時5分訊(通訊員 吳平 向成國)如果說現代化的公路是城市的動脈,那步道就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讓這個城市充滿活力與生機,形成了延續至今的承載城市記憶年輪的通道。如今,梁平區正謀劃實施《重慶市梁平區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着力構建梁平特色慢行系統,構建現代田園城市步道網絡,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慢生活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僅需要全速前進,更需要慢下來思考,我們不要匆忙的往來,我們只要精彩的時間。
每天清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曙光灑在湖面,在碧波翠柳中慢慢變幻、放大,2.7米寬的塑膠步道上,市民悠然地晨練、跑步、賞景……一呼一吸間,將花草的清香“捕”到身體裏。
透水混凝土步道、青石生態步道、塑木栈道、燒結磚步道……如今,高低錯落、種類繁多的各類步道已融入每個梁平人的生活,不僅僅成為了人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成為了傳承歷史人文、記錄城市演變的重要空間載體。
今年,梁平區謀劃實施《重慶市梁平區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着力構建梁平特色慢行系統,規劃建設兼具休閑、健身、遊憩性能的城市山體特色綠道,構建現代田園城市步道網絡,助推城市品質提升,讓城市充滿活力與生機。
只要天氣晴好,早上7時,梁山街道石馬山社區居民謝天珍就會準時抵達附近的石馬山公園散步。
“從出門到公園,沿石梯來回走兩趟,半個小時後,再回家吃飯,然後出門上班,時間剛剛好。”謝天珍說,她的工作每天都在趕時間,能夠在上班前和下班後讓生活慢下來,聽鳥語、聞花香、賞綠景、練身體,在慢行中得到享受,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升。
石馬山公園位於梁山城區石馬路南端,公園內登山步道始建於1999年,2001年、2002年又新建知德塑像兩旁步道,後於2011年進行改、擴建,新增健身小廣場梯步。公園最高海拔562.84米,最低海拔468.3米,94.54米的相對高差讓整個公園步道成為了市民攀爬鍛煉的優選之處。
石馬山公園步道建設,是梁平區不斷完善已有步道取得的成效之一。此外,梁平區還充分聽取市民意見、考慮不同年齡群體需要,因地製宜,完善、新修了報國公園、梁柚路公園等一批健身活動場所,並進行了人行步道提升改造、道路增綠補綠等一系列城市提升行動,為市民生活構建新的“綠色血脈”。
步道因交通出行而生,與品質生活相伴,從清末民初總長3110米的6條大街,到如今移步皆景的綠道縱横,步道見證着梁平城市擴展的日新月異。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對新鮮的空氣、綠色的空間、健康的生活,有了另外期許。
為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梁平區大力推進步道建設,初心就是創造高品質生活。
已建成投用的泰和公園位於雙桂城區興茂熙街,該公園山脊線較長,形成了一條景觀視線良好的觀景帶,兩側山體坡度較大,四周以1.5米寬登山步道貫通,全長2178米,其中,透水混凝土步道1135米、大理石梯步1043米,隨形就勢、富有層次的建設風格讓園內步道充滿了生活感、立體感、厚重感和畫面感,頗受市民青睐。
行於泰和公園步道之上,是“爬坡上坎”的感覺,而漫步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步道,又能讓人放下城市快節奏帶來的壓力和疲惫,賞盡四季美景、得到身心放松。
不同的步道帶來不同的行走體驗,但始終如一的是,慢行步道引領着慢生活,給人們帶來高品質生活方式。
目前,梁平區已累計新建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泰和公園、窩子溪濱河公園、張星橋河東側鴻湖路段等雙桂城區步道21051.5米,同時在建碧湖大道、知德大道、福德大道及湖光路慢行系統步道25240米。
新時代,梁平正依托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將步道打造成為綠色出行便民道、山水遊憩休閑道、鄉愁記憶人文道、城市體驗風景道。一條條性能各異、頗具特色的迷人步道,演绎城市年輪、傳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豐富市民生活,彰顯着山水田園的內生氣質。
編輯:www.bakin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