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大量使用青磚建築而不使用紅磚
日期:2019-07-20 / 人氣:
長城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又稱“萬裏長城”,全城體采用磚砌方式,使用多種種類型青磚築成,所以我們看到的長城都是青色的。長城長達萬裏,連接我國多個省市。可想而知,所用青磚數量也是相當巨大的。而如今,我們建築所用磚絕大多數為紅磚,既然磚有紅磚青磚之分,中國古代為什麼大量使用青磚建築,而不使用紅磚建築呢?首先,從外貌來看,中國人的審美由古至今都強調大氣沈穩,含蓄內向又不失氣魄。無疑青灰色與紅色相比更具有這個特點。其次,是材料方面,現代建築有水泥,即使是紅磚建築,外表塗抹水泥也可達到灰色外觀的效果。然而,在古代可沒有這些。因此,要想使墻體顏色統一符合審美,只好用統一顏色的青磚。還有,就是意見不統一的對于難度的爭論了。有人認為,紅磚的燒製難度更大,在古代要想燒出大批量的顏色一致的紅磚是難度極高的。其實不然,眾所周知,磚是燒製而成的。無論青磚還是紅磚,都是以粘土為原料,至於變色的原因主要是粘土中的鐵離子在窯內的高溫條件下,被氧化成3價鐵。所以,難度還是要從這工序說起。燒磚過程中要先將粘土製成磚坯,然後放在窯中焙燒。此時粘土中的氧化鐵在窯內900℃-1100℃的高溫下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也就是紅磚。為什麼說青磚的燒製復雜呢?因為二者工序大體是一樣的。根據化學常識也應該知道三價鐵是紅色的。所以要想使磚呈現青色需要不完全氧化,將紅色氧化鐵還原成灰色的氧化亞鐵。這就需要在紅磚燒成的工藝後再加工。要知道,氧化亞鐵是不穩定的,在300℃以上容易發生二次氧化,這對青磚顏色統一形成極大阻礙。為了解決問題,創造高壓缺氧環境。古代工匠通過長期摸索研究發明了“下水飲窖”這個極具創造性的方法。通過往高溫的窯內慢慢註水,使水在高溫下迅速變成水蒸氣,在窯內形成正壓,隔絕外界空氣,從而打破氧化環境。也正因如此,青磚有着更長的壽命。這才使我們能在21世紀的今天見到偉大的古建築。所以,就復雜程度而言,青磚更難一些。不過,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匠人精神。正所謂“秦磚漢瓦”,正是他們,創造了秦朝的磚文明,有了輝煌至今的壯麗長城,彰顯着中華文化莊嚴肅穆的深沈氣息。
編輯:www.bakingcn.com